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餐饮、住宿、零售、文化、旅游、客运等行业就业容量大、受疫情影响重,各项帮扶政策都要予以倾斜,支持这些行业企业挺得住、过难关、有奔头。”帮扶特殊困难行业被写入今年的施政报告中,掷地有声的政策宣示给从业者们注入一针强心剂,将推动行业跑出加速度。
服务业是吸纳就业和保住市场主体的关键。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两年多来,我国经济运行受到较大影响,服务业面临的经营困难尤为突出,以旅游、餐饮、零售等为代表的接触型服务业受到的冲击最大。这其中,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是重灾区。
中小微企业是带动就业的主力军,仅1亿个体工商户就带动了近3亿人就业。而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稳,天下安。及时帮助服务业这些受困的中小微企业,实际上也是为稳就业筑牢坚实的基础。事实上,针对这些特殊困难行业,国家已经出台了40多项扶持政策。前不久,14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43条纾困减负的具体措施,力度空前,为服务业的复苏和振兴注入了信心。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政策措施已经就位,接下来的重中之重,就是把这些纾困帮扶的措施落实到位,让政策的及时雨精准滴灌滋养行业的每一片旱地干田。
精准纾困,要抓住财税政策的牛鼻子。财税政策是我国宏观政策工具箱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熨平经济波动,实行逆周期调节都有显著的效果,这一点在帮扶困难服务业上也同样适用。今年财税工作安排上,一大突出亮点在于,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与退税并举。仅退税这一项,粗算一下,像餐饮、旅游、客运、文化等几个行业就能够享受1800亿元。接下来,各地区各部门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资金调度,延续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扩大“六税两费”适用范围,对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纳税人给予减免,加大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税前扣除力度,等等。通过实施一整套的退税减税组合拳,确保关键性举措落实到位,为困难中的服务业雪中送炭,助力它们焕发生机。
精准纾困,要发挥金融活水涵育新动能的乘数效应。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我们要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为此,对那些市场前景好的企业,金融业要给予“无缝续贷”。加大对优秀企业的融资支持,让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优秀企业率先复苏、激活,其实相当于启动了整个行业复苏的“发动机”。只有金融政策在结构、成本、机制、效能等方面齐发力,切实发挥推动创新与蝶变的乘数效应,行业才能迎来浴火重生、转型升级的新契机。
精准纾困,要在让企业轻装上阵上久久为功。如果说财税、金融等宏观政策是开源,那么为企业减负降本则是“节流”,能有效降低中小微服务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抗风险、拓市场的韧劲与弹性。为此,我们要继续开展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对特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给予适当帮扶,支持地方对特殊困难行业用电实行阶段性优惠政策,引导大型平台企业降低收费、减轻中小商户负担,坚决制止与查处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行为等诸多举措,让“放管服”的改革春风温暖每一家服务业主体。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只有留得服务业富有活力的“青山”,才能赢得未来热气腾腾的百姓生活与稳定运行的经济发展。相信通过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抓紧减负纾困举措落实,这些特殊困难行业企业一定能挺过去、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