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件衣帽配饰,专业的穿搭团队服务……”近日,吉林长春一间“共享衣橱”受到一些年轻人追捧,会员费每人每月199元,就可以无限次地租各种服饰。
“共享衣橱”并非新鲜事物,多年前即已问世,当时也引发广泛热议。而长春这家店,脱胎于传统服装店,之所以转型恐怕有多重考量。目前看,还不能轻言转型成功,如果真正获得消费者持续认可,倒不失为一种创新。
“每天可以穿新衣”,这是此前一些“共享衣橱”的宣传口号。对于追求新潮的消费者来说,每月花钱不多便能得偿所愿,的确值得尝试。而对于店家来说,这种商业模式一旦获得市场认同,“钱景”自然光明。
“共享衣橱”有利好,也受到了“非议”。比如有网友说,这种形式挺好的,主要是安全卫生怎么保证?还有网友认为,没法保证有效清洁消毒 ,尤其夏天还有一些贴身穿的。甚至有网友断言,好看是好看,感觉不大干净。整体看,广大网友聚焦于卫生问题。
这种担心是人之常情,衣服是用来穿的,即便款式再时尚、样式再丰富,而一旦无法确保干净,消费者难免膈应。特别是疫情期间,如果不在卫生上下大力气,更会埋下隐患。好在店家负责人表示,每件衣服在出租前后都会经过16道洗涤、消毒工序,会严格保障卫生方面的安全。但是,不能说说而已,要真正打消消费者顾虑,还需构建可操作的公共监督平台,便于消费者监督。
作为消费者,对衣服可以有洁癖,对这种共享模式却不必有道德洁癖。近年来,共享模式越来越常见,由此衍生的共享经济也风生水起。共享经济可有效降低创业创新门槛,实现闲置资源充分利用,形成新的增长点,为经济注入强劲动力。故此,对这种新事物应趋利避害,不能一见出现了问题就一巴掌打死。
有问题不可怕,直面问题并解决问题就是了。而这也不只是店家和消费者的事,监管部门不能作壁上观。比如针对一些平台充斥的“割韭菜”思维,监管部门应依法介入。至于“吞没”用户押金,司法机关应该及时出手,为用户讨个说法。总之,监管要提升精准监管的能力,拿捏好分寸,实现源头治理,既回应消费者诉求,也为共享模式保驾护航,平衡多方利益。
没有完美无缺的新事物,新事物的力量在于它们顺应了时代潮流,并在发展过程中展现了成长的势头。而要健康成长,则离不了有关部门将其纳入法治轨道,既要划出安全底线,也要创设应有的成长空间。换言之,让新事物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有关部门要做的就是依法依规引导它们健康成长。
“但求所用,不求所有”。当共享经济在法治环境中赢得良性发展,共享便能带来共赢,乃至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