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有个文艺节目播出,无论电视剧也好,综艺节目也罢,不管是否必须,都大动干戈举办研讨会,不仅给不出真见解,解决不了真问题,且耗时耗力,浪费金钱。一段时间以来,这已经成为文艺领域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通知》明确指出,要切实防止文山会海反弹回潮,不开应景造势、不解决问题的会议。这主要是针对各级党政部门及相关机构提出要求,其实,当下包括一些文艺研讨会在内的许多单位召开的研讨会、座谈会,就存在这样的病灶。
主办方为什么热衷于频频举行研讨会?按照常理,研讨会本应要么总结优秀作品的创作经验,为今后的创作提供参考;要么针对作品提出宝贵意见,发现创作中的不足,汲取创作中的教训。然而, 当下的不少研讨会,更多的是出于节目宣传的目的。专家们往往在会上对节目一通夸赞,既不总结经验,也不提出意见,仅凭媒体报道这些浮夸之词,便放大节目的影响力。
这类研讨会的花销也不容小觑。动辄每人数千元的专家费,价格不菲的场地费,外地参会人员的交通费、住宿费等都不是小数目。
然而,尽管会议主办方费尽心力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参会,但一些参会的专家学者却未必认真看过这些节目。从一些专家们的发言中便可以看出,他们说出的一套套大而化之的道理,既可以套用在这个节目上,也可以套用在那个节目中,而对节目创作本身却并没有给出针对性的分析和点评。更有甚者,由于各种研讨会实在太多,而专家有限,专家们不得不急于“赶会”,在这个会上刚刚发言结束,便马上再换个地方参加另一个研讨会,有的专家一天要赶三五个场子。
对于这些情况,一些主管部门的领导并非不知情,但要么对此充耳不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大家误认为这些会开得理所应当;要么索性位列席中,给与会者和在场媒体造成一种假象——既然领导都在这儿了,足见这个会议有多重要,这节目有多优秀……
文艺评论又称文艺批评,对文艺创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审慎对待每一部作品,是对创作负责的态度。 文艺评论首先要敢于面对作品说真话、给出真知灼见,而不是应景造势,曲意逢迎。而眼下不少文艺评论攀附在研讨会上,已经远离了初衷,失去了独立性和客观性,沦为一些人牟利的工具,还何谈给出中肯的批评和意见?
对于这种应景造势,完全流于形式的研讨会,主管部门应止其行、刹其风,正确引导文艺评论的风向,使其真正发挥指导文化创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