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苹果Siri被曝“偷听”一波未平,AI换脸APP“ZAO”被疑泄露隐私一波又起。谁能想到,终日厮守形影不离的手机正在悄悄把你出卖给陌生人。我给你零距离的信任,你却还我赤裸裸的背叛。
尽管苹果公司和陌陌“ZAO”已做出回应,但近年来层出不穷的“AI窃听”事件,一直在加重隐私泄露的严峻形势,加深公众的焦虑。隐私附着个体的标识,关联个体的尊严。隐私泄露得越多,人在生活中就越被动,对未来的选择权就越狭隘。追求技术和时代的进步,绝不能以牺牲公众的隐私为代价。
大数据时代,曾经杂乱无章的庞大数据,可以借助高超的数据挖掘技术,精准地掌握用户的身高、体重、饮食爱好、人际关系网乃至价值观。“大数据就像一双看不见的眼睛,无时无刻不在审视着我们的一切:购买了什么,或者想购买什么,在日常生活里消费使用了什么,我们的健康、驾驶方式、爱情及性行为,我们的观念”。偷听、窥视、秘拍……这样一些似乎远离我们生活的词语,因为智能手机的存在而变得触手可及,甚至已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这些对个人而言至关重要的隐私信息,是如何被这些企业挖掘,又是如何被使用的,在许多时候,当事人并不清楚。当你接到一个个骚扰电话或者一条条推送广告时,才会隐隐觉得自己似乎失去了一些东西。这恐怕才是公众焦虑的深层动机。
“网络是有史以来最骇人听闻的间谍机”,此话毫不夸张。轻点电脑鼠标或手机屏幕,想要的衣服、鞋子,你想品的冷饮快餐,会在你期待的时间里送达手中,我们对此习以为常。但是这些无意间输入的一条条信息却可能涉及自己的隐私,而这些信息对商家而言可谓商机无限。从华住集团5亿余条用户信息泄露,到涉及30亿用户信息的“史上最大数据窃取案”;从网络公然售卖个人信息,到商家精准投放商品广告,比比皆是的隐私泄露事件令人不寒而栗。“隐私不保”正在成为现实,我们正在变成“透明人”。
“现代人的隐私无处安放”,“我们将面临一个赤裸裸的未来”,不是危言耸听。事实上,那些在网站明示“隐私政策”“隐私条款”,声称要有效保护我们隐私的企业,正在悄悄地甚至是越来越肆无忌惮地侵害着我们的隐私。遗憾的是,在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及时感知到伤害。这样的局面意味着人类长期争取的一种重要人格权利一一隐私权,在网络时代,正在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隐私权,是事关人身尊严的重要权利内容,对隐私的有效保护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人类从茹毛饮血、赤身裸体的原始生活状态,逐渐进入到举止有礼、衣着得体的现代文明社会,体现的正是追求美好寻获尊严的过程。当前,一些企业出于商业竞争或其他目的,收集、传播用户的隐私,是对现代公民人格权的侵害,也是对人类尊严的严重冒犯。理应引起对公民隐私保护问题的高度警醒,引发对大数据时代如何保护隐私的审视和思考。
停止给用户“挖坑”,别再让信息“裸奔”,“苹果们”自己的发展之路才不会越走越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