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红军康文华,99岁;老红军谢有贵,98岁;老红军白应谦,98岁;老红军梁克兴,93岁……在陕西延安八一敬老院,几位老红军坐在庭院里。衣服上佩挂的奖章,代表了老红军们的功勋,也是对战斗岁月的回忆。旁边的护理员说,老爷爷们都90多岁了,听力很弱。然而,他们仍然端坐着,无声却坚毅,更显庄重而严肃,散发着穿越时空的力量。
长征出发时,像一次秘密行军。1934年,中央红军离开瑞金,有五个出发地点,马道口、梅坑、田心、洋溪和九堡。几个出发地都没有声响,只有在梅坑出发时吹过三次号,第一次“准备”、第二次“集合”、第三次“出发”。正是在这样的静默之中,红军将士们开始了这次“无与伦比的史诗般远征”。于无声处听惊雷。这支脚穿草鞋的队伍,照亮当时中国暗沉沉的天空,激荡起改变历史的滚滚洪流。
长征路上,无声壮举处处皆有。翻雪山时,一位叫吴先恩的兵站部长发现积雪下高举着一只胳膊,拳头紧握,掰开一看是一张党证和一块银元,上面写着:“刘志海,中共正式党员,1933年3月入党。”天寒地冻、饥肠辘辘,或许睡着就再也醒不来,或许在睡梦中被泥淖吞噬,或许体力不支而掉队,但红军战士一路奋勇、一路攀登,矗立起一个个无声的丰碑,彰显了生命与意志的力量。今天,在长征沿线的无数红军墓、红军碑,仍然无声地诉说着这支队伍“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英勇与坚贞。
无声中有壮烈如歌,张爱萍将军曾回忆道:“有多少生死与共的战友,在我身边倒下,他们往往来不及说完一句话,来不及投出一个手榴弹”。无声中有信念如磐,就算前面的战友倒下了,身体已经冰凉,战士们还是能找到队伍。无声中播撒红色的种子,毛泽东同志指出,“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么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那群头顶红星的人,用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于千难万险中跋涉,于枪林弹雨中战斗,于壮怀激烈中牺牲,于上下求索中坚定,让长征成为萦绕于世界东方的“红飘带”。
“跟着共产党,万里征途上,握紧手中枪,前赴后继为人民,迎着胜利向前方”。不远处,一位老战士唱起了《工农齐武装》。而另一边,一位老红军的右臂几乎难以动弹,却缓缓地抬起左手敬了一个军礼。此时,无声与歌声交相呼应,迸发出激荡人心的强大力量。长征,这场“革命与反革命两种力量、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大搏斗中,这场如斯诺所说的“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中,汇聚起一个民族的精神伟力,必定会鼓舞并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